太阳初中知识,初中太阳知识点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太阳初中知识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太阳初中知识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?
初中物理重难点、公式主要集中在“力学”、“热学”、“电学”这三部分内容中,相关的计算也属比较简单的数学运算,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算过程中的“单位换算”。同时每一个物理公式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要理解透彻,选择最优公式解答物理问题是关键!
初中地理知识点?
1.地球的形状和大小
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,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。
2.纬线与纬度
在地球仪上,顺着东西方向,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,叫做纬线,赤道最长,往两极逐渐缩短,最后成一点。纬线指示东西方向。
3.经线和经度
在地球仪上,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,也叫子午线。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;长度相等,指示南北方向。
20°W和160°E的经线圈,是划分东、西半球的界线。
4.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
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,这叫做地球自转。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,也就是一天。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。
5.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
地球在自转的同时,又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,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。地球的公转,产生了季节变化。
6.五带的划分
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。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。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,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、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,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,四季变化明显。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,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。
太阳温度很高,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,那太阳本身为什么没有熔化掉?
首先,你的提问里有错。
你说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。这句话是错的,很多东西不是分子组成的,比如日光灯发出的光,不是分子组成的。比如水银,也不是分子组成的。
其次,你提的问题涉及到所谓的物态变化。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只学过气态、液态与固态,那里有融化与熔化等概念。但是,这世界上并不是只有3种物态,初中的书没有写全。
我们知道,至少还有等离子态、超导态、黑洞态这些状态也是物态。
太阳就是处于等离子状态,它的状态不能用熔化或者融化来描述。等离子状态是一种宏观不带电,微观带电的状态。
太阳是一个高温等离子体,其电离率相当高。太阳上面不是气体,而是等离子态。换句话说就是——如果你给太阳接上一个的电池,那么它是导电的。
你的问题可以问得更好一些,比如你可以问,为什么太阳不一下子烧光了。现在你问太阳为什么不融化,这个问题都没有一个很正确的问法。
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物质的状态有那几种,然后你就不会有这个疑问了。
物质状态是指一种物质出现不同的相。物质一共有四种状态。固态一般是指物体有相对固定的形状和体积,不会随容器的变化而变化,分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进行很小范围内的震动。
液态是物指质有固定的体积,没有确定的形状,它会随着容器的变化而变化,分子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移动,它的震动范围较固体大。
气体是指物质没有固定体积,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,可以任意的扩散。
等离子态是指在高温或强电磁场下,气体会变为等离子体。在这种状态下,气体中的原子会拥有比正常更多或更少的电子,从而形成阴离子或阳离子,即带负电荷或正电荷的粒子。气体中的任何共价键也会分离。例如氢气(H₂)会变成单个的不带电子的氢粒子。
图:物质态的转化关系,电浆(等离子)是台湾的叫法。
组成太阳中的物质中氢占73.46%,我们就以氢为例说一下物质态的变化。氢在13.99 K(−259.16 °C)以下为固态,在13.99~20.271 K(−252.879 °C)时为液态,20.271 K以上为气态。当达到上百万开时,它就会成为等离子体。
太阳核心的温度大约为1,360万K,所以,太阳中的氢早就融化了,并且成为了热等离子体。实际上,等离子体是宇宙中最常见的物质态,约占物质总量的99.9%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太阳初中知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太阳初中知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